首页
>政务公开>法定主动信息公开>规划计划>国土空间规划
索引号: 1137068200427624XD/2017-11733 成文日期: 2017-03-03
发布机构: 莱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组配分类: 国土空间规划

莱阳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2016—2020年)

浏览量: 来源:莱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基础测绘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个部门、行业等全社会各类用户提供统一、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发展基础测绘,积极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深化改革,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山东省测绘管理条例》和国家测绘局、山东省政府、烟台市政府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要求,依法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莱阳市人民政府指导全市基础测绘的依据文件,在本市行政范围内的一切基础测绘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基础测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测绘现状

“十二五”期间,在莱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测绘主管部门的努力,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基础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全市积极推进“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实施,提高了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保障服务能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1.基础控制网建设日趋完善

我市基础控制网不断完善,按照GPS卫星定位控制网的整体布设要求和建设需要,相关部门每年完成对83个GPS点,1个GPS连续运行参考站,18个三角点,21个水准点的日常管护工作。目前已完成部分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

2.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进程加快

按照各行业单位对基础地理数据库的需求,全市于“十二五”期间完成城区及建制镇范围内1:500地形图年度更新面积为210平方千米;2013年和2015年,完成规划区范围1:2000比例尺487平方千米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与更新;2012年和2015年,获取两期规划区范围487 平方千米地面分辨率为0.1米的遥感影像数据,在此基础上,制作完成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等。

3.“数字莱阳”平台实施效果显著

“十二五”期间,“数字莱阳”工程完成构建跨部门的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开发环境,开发门户网站、在线服务系统、平台管理系统等建设。2013年底完成了数据集的整合,交换管理系统、在线服务系统、支撑环境搭建等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并在政务网上基本实现地理信息的发布,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014年开始,依据每年更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保障平台的正常运作。“数字莱阳”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定期更新“数字莱阳”公共服务平台的成果,促进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广泛应用。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我市公安部门实现交通实时管理、接警定位等提供一定辅助作用;城市执法地理信息系统为我市城管部门实现智能执法、快速定位具有一定的作用。

4.测绘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紧密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和莱阳市市情,为发展提供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取得显著成效。我市测绘部门向建设、交通等相关行业提供了多幅数字地形图、专题图,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基础测绘,逐渐从提供单一数据服务走向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的决策提供辅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测绘管理投入机制有待完善

基础测绘需要有健全的管理体制、雄厚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市基础测绘管理体制仍需丰富和完善,基础测绘投入缺乏长效机制。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性有待提高

由于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建成区的不断扩展,新农村建设工程不断推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频率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建成区、居民点的变化;大比例尺地形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标准地名数据库的现有更新频率,无法及时地反映社会发展状况。这反映了全市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影响基础地理数据的使用。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率有待加强

“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的各类数据可以体现自然与人文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可以将其与经济部门等进行融合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但尚存在应用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这反映了基础信息数据利用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

(一)发展趋势

我国正处于统筹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建设的需求,使得传统的测绘技术和手段不能满足新的要求,这促使基础测绘向以联动更新、综合服务、开放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测绘发展。

1.基础测绘产品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精细化

随着空间技术、测绘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行业对测绘产品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基础测绘所提供的数字化产品已然不能充分满足其需求,这促使基础测绘产品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近年来,倾斜摄影、三维地理信息产品等新型地理信息产品不断出现,以天文大地测量等技术为支撑的传统测绘基准已完成向以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测绘基准的转变,使得基础测绘逐渐向精细化转换。

2.基础测绘应用由信息网络化走向智能化

基础测绘与相关高新技术产业融合趋势继续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基础测绘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新应用、新业务加速出现,产业活动更加频繁,基础测绘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基础测绘应用须适应信息时代对测绘地理信息的要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构建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立体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3.基础测绘服务由普适化走向个性化、多元化

为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基础测绘服务内容由以提供基本比例尺地图纸质图件为主向以提供多样化数字产品、定制化制图服务方向发展,向以提供地理市情监测、数字城市、应急测绘等个性化服务方向转变。随着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政府部门对于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综合地理信息的定制化、联动更新、开放共享成为测绘发展的基本趋势。

4.地理国情由普查阶段走向监测常态化、专题化

为应对全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态势,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测绘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常态化的地理市情监测与分析能力,为战略规划制定、空间规划管理、区域政策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预警和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监测,对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统计和研究,形成相关行业专题研究,从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内容,不断优化形成成熟的监测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地理市情监测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二)需求分析

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管理与规划、人居自然环境的保护、各项基础建设的开展都迫切地需要现势性强、类型丰富、要素完整的基础测绘成果,各行业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具体体现在:

1.政府科学决策的需求

在推行政务公开、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过程中,基础测绘起到重要作用。建立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运行服务长效机制,可以为公安、交通、水利、通信、建设等政府部门,提供长期“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协同服务,为政府部门进行智能化的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升加快发展核心竞争力,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2.城乡统筹规划的需求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乡规划正发生着重大变革,这对测绘行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化测绘基准、大比例尺地形图成果、基础地理信息3D数字成果、航摄遥感资料、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测绘成果能够直观反映城乡的面貌,测绘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城乡建设的实施。基础测绘将为全市打造“两区一带”城市建设和现代化乡村提供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和生态体系等空间信息,辅助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建设。

3.农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依据《莱阳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纲要》,农业是全市的基础产业,莱阳梨、洋芋、山参作为全市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需要基础测绘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基础测绘能够为农业提供农产品种植种类分布、面积、地形分布等地理空间信息、属性信息,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4.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提升人民居住生活水平,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生态资源利用率,迫切需要科学规划供水、供热、供气、交通,统筹安排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和监督。基础测绘能在资源保护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基础地理信息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具和重要保障。

5.应急测绘保障的需求

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都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新的发展阶段,全市着力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水平,加强应急测绘管理,建设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平台,提供准确有效地地理信息服务,提高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为监测、预警等提供测绘技术支持。

三、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按照莱阳市委“实现一个前移、培育两大引擎、力争三个翻番”的思路目标,坚持“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总体战略,深化改革,依法治测,促进发展和推进改革同步规划,建立完善的测绘信息发展体系,提高基础测绘保障能力与水平,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二)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

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全市“产业转调、城乡建设、改革开放、项目经济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产业化发展道路、突发应急保障等需求,按照优先级的原则,整合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开展基础测绘项目建设工作,提升基础测绘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2.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的特点,强化测绘部门公共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共享机制。推进基础测绘在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协同发展的深化应用,发挥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公众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应用,服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创新驱动

将先进的测绘技术和理念与当地基础测绘需求相结合,精准地把握科技与需求的时代变化,坚持科技推动,推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测绘,发挥科技创新在基础测绘中的驱动作用。积极推动基础测绘及地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和应用技术创新,以创新型人才为支撑,创新型制度为保障,推进全市基础测绘工作的转型升级。

4.统筹发展

加强基础测绘的统筹规划,统筹全市各行业的基础测绘需求,注重与省级、市级基础测绘规划的衔接,注重规划对测绘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及特点,梳理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重要需求,并结合全市的经济与财政支持能力,因地制宜,优先规划需求量大、需求迫切的基础测绘项目,使规划方案高效推进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莱阳市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总体发展目标:建立稳定合理的基础测绘投入、运行和更新机制,逐步健全完善测绘管理体制;推进地理市情监测常态化建设,积极拓展地理市情监测数据在现代信息产业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数字莱阳”的运行与维护工作,全面推进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配合上级推进智慧城市市县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莱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服务。至本规划期末,初步构建新型测绘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夯实测绘基础

推进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应用,开展全市测量标志普查维护,全面掌握测量标志的保存现状,加强测绘基准的运行管理,确保测绘体系的有效服务。

(二)加快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提高供给能力

建立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处理、更新和成果推广共享机制,定期统筹获取全市域0.1米和0.0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建设全市遥感影像数据库,实现多分辨率、多时相、多传感器遥感影像数据的全面覆盖、及时更新和全市共享,服务全市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农业林业管理、城市管理等,满足各级、各部门(单位)对遥感影像的共性需求。

(三)开展地理市情常态化监测,加强成果应用

按照国家及省局要求,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2016年省情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莱阳市地理市情监测,开展相关专题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构建地理市情常态化动态监测体系。将地理市情监测成果及时上报莱阳市政府,向公众发布地理市情监测信息,加强我市地理市情监测成果的应用。

(四)巩固基础测绘服务新技术,运维数字城市

借助数字莱阳基础空间信息平台,充实“天地图”数据资源和在线服务,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精细度和现势性;进一步更新完善“天地图·莱阳”在线服务软件体系,加强综合搜索、服务管理、终端支持等功能平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市县一体化建设,为上级实现智慧城市对接提供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建立并完善更新全市的地名地址库,为各个行业提供相应的服务。积极运维“数字莱阳”,面向各个相关行业提供服务,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在各个领域的深化应用,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导相关政府部门、企业深度利用和挖掘地理信息,开发地理信息增值服务。

(五)强化和完善测绘服务保障,促进广泛应用

建立并完善全市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应急测绘保障服务队伍建设,完善测绘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测绘演练,强化应急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六)健全基础测绘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

强化对基础测绘的管理与服务职责,促进形成权责明晰、分工合理、运转协调、监管到位、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对本规划实施的年度考核与评估制度,提高规划实施成效。制定与全市测绘地理信息及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管理政策和办法。在总结“十二五”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及基础测绘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实现信息化监管。

五、重点工程

(一)测绘基准体系维护和完善工程

按需完成现有测绘基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等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统一,推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全市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实施测量标志巡查,掌握测量标志保护的现状,建立测量标志定期巡查和汇报机制,以便及时掌握测量标志保护动态;做好公众的测量标志保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及时对已建立的测量标志管理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十三五”期间,每年完成118个控制点的日常管护工作。

(二)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工程

1.数字线划图更新

完成需要城区中心、建制镇、开发区、丁字湾地区(莱阳部分)共167.68平方千米以及农村居民地100平方千米1:500数字线划图的更新,更新周期为本规划期内一次。

2.城市精细三维建模数据库

完成城区中心62.41平方千米城市精细三维建模数据库的建设。

(三)常态化地理市情监测工程

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山东省地理省情监测的数据基础上,开展常态化地理市情监测与分析,以满足城市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民生设施、城市灾害与公共安全、重大工程、资源管理与承载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为开展人地关系的相关专题研究提供基础保障。本规划期内,进行一次地理市情监测,建立本底数据库,面积为1730.54平方千米;针对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期内进行农业市情专题监测。

(四)“数字莱阳”地理信息平台运维保障工程

结合数字线划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对“数字莱阳”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更新,并开展公众及相关单位兴趣点数据更新,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学校分布、小区名、标志物、兴趣点等名称、位置及属性等,更新周期为一年一次。为保证智慧城市市县一体化的建设,建立全市地名地址库,更新周期为一年一次。

(五)地图更新保障工程

为满足全市各行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基础测绘产品及衍生产品的需求,需要编制多层次、多级、多专题的各类地图。利用基础地理数据资源,对《莱阳市地图集》、《莱阳市主城区及建制镇行政区挂图》、《莱阳市党政机关行政管理用图》进行更新,并依据各个行业的需求编制专题图,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六)应急测绘保障工程

完善应急测绘保障预案,按照全省“1+5”应急测绘保障网络的要求,全市应急测绘保障需建立涵盖应急预案、基础数据信息异地备份、应急流程、队伍建设、设备管理和使用、培训演练、保障服务等应急测绘管理保障工程建设,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测绘演练。进一步加强应急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将优秀人才引进到应急保障队伍中。建立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演练制度,并积极开展应急测绘技术交流和培训。

六、保障措施

(一)法律法规保障

强化测绘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基础测绘的依法行政能力,加大测绘行政执法力度,逐步形成依法管理测绘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山东省测绘管理条例》是规范莱阳市基础测绘的重要法律依据。加强测绘行政管理职能,研究制定、完善相关基础测绘成果利用开发、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可行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完善与山东省、烟台市基础测绘相关管理办法相配套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管理保障

加强基础测绘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莱阳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按年度分解,统筹安排,项目分解,责任到人;落实我市测绘主管部门的考核目标,明确职责、各司其责,重要项目重点督促推进。形成稳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合力,为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一步深化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全面推进地理信息的发展。

(三)资金财力保障

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将基础测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着眼于保障政府决策需求,建立并完善辖区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经费统一规划、统一投入机制;通过对基础测绘成果的合法市场化运作,以缓解资金压力;强化对基础测绘资金的管理,健全和完善基础测绘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四)人才技术保障

完善测绘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制定计划对人才进行培训和培养,尤其是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培训工作,提升专业技术队伍的职业素质,推动全市测绘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大力引进倾斜摄影、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并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五)安全保障

基础测绘成果涉及到国家安全,属国家密级成果,为了有效地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可靠性、完整性,基础测绘单位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加强保密工作,不断强化安全保密措施。在涉密测绘成果的生产、加工、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等各个环节上,明确管理要求和保密措施,确保测绘成果安全。大力提高测绘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逐步完善维护测绘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