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专题>“改革攻坚”竞赛比武

莱阳市教育和体育局:优化课后服务 打造高品质“第二课堂”

浏览量:

字号:


莱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优化课后服务 打造高品质“第二课堂”


为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今年1月我市四部门联合印发的《莱阳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我市公办中小学通过高标准遴选,积极引入优质校外非学科类培训资源参与课后服务,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打通资源渠道,持续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不断优化服务的内容,让课后服务更有温度,努力实现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学习模式。

在市盛隆小学的机器人创客编程课堂上,这里的孩子们随着老师的现场讲解和演示,或三五成群,或两两合作,一头扎进DIY汽车的世界,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体会玩转科技的乐趣。

莱阳市盛隆小学学生家长于虹表示,我给孩子选择的是“机器人创客编程”课程,孩子特别有兴趣,收货很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课程在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的话,一年的学费是六七千元,而在我们学校,一个学期不到二百块钱,为我们家庭支出节省了一大笔费用,还省去了到培训机构接送的麻烦,真是让我们家长省心又省力。

此外,市盛隆小学还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课后社团拓展课上,记者看到有的学生们正在学习螳螂拳,出拳,踢腿,舞剑…动作标准规范,一招一式打的有模有样。

莱阳市盛隆小学 学生 程思渊表示,学校邀请莱阳七星螳螂拳第九代传人纪咏梅师傅做我们的教练,我十分高兴,进步也很大。跟纪教练练习螳螂拳,既增强了体质又磨炼了意志,让我变的更加自信。

在豆面灯碗制作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制作豆面灯碗。孩子们充分展示动手能力,捏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灯碗

莱阳市盛隆小学 教师邵明琴表示,豆面灯碗手工制作是我校非遗文化进校园项目之一。为了让学生了解豆面灯碗这一非遗文化,我校邀请民间老艺人到校给孩子们做指导。让孩子们在掌握豆面灯碗基本制作技法的同时,激发对家乡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

据了解,市盛隆小学积极探索“5+2”模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特色的课后服务。学校本着“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采取了“1+X”课后服务模式,学生和家长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莱阳市盛隆小学校长董战荣表示,“1”就是周一到周四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程,“X”是周五学校与第三方机构联合开展的社团拓展课程,有艺术类,像舞蹈、绘画、书法、豆面灯碗手工制作等课程;有语言类,像演讲、主持等课程;有体育类,像篮排足球、螳螂拳等课程;还有科技类,像机器人、编程等课程。

市盛隆小学的“5+2”模式,是我市教育系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行课后服务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市教育和体育局一直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聚焦教育热点难点,为做好学校课后服务出实招,解难题。截至目前,我市义务教育段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85%,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

莱阳市教育和体育局总督学赵海燕表示,下一步,莱阳市教体局将继续坚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服务宗旨,深入拓展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完善“课程超市”,助推课后服务活动多样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品质教育的现实需求,切实减轻学生的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及家长的经济负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