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莱阳模式”
去年以来,按照市委“11349”总体工作思路,绿色食品产业专班围绕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莱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莱阳路径”,不断探索改革新路径,展现发展新作为。2022年,全市食品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预制菜产能76万吨,销售收入达83.5亿元,实现翻番;到2025年,预计全市预制菜产能可达到120万吨,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形成“千亿级”绿色食品、“百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
一、实施企业倍增工程、集群突破,绿色食品“千亿航母”和预制菜“百亿集群”初具规模。聚焦莱阳梨、大花生、果蔬、白羽肉鸡、生猪和乳业6条产业链精准发力,实施鲁花、春雪、龙大美食等10家企业倍增引领计划。春雪“上鲜”鸡肉、龙大猪肉连续五年位居京东生鲜鸡肉类、猪肉类销量第一名。倾力打造占地3.2平方公里的预制菜特色产业园,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产业集聚度最高、配套最完善、承载能力最强的预制菜产业特色园区。建立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
二、坚持政府引航方向、助航发展,行业标杆“莱阳标准”和公共品牌“莱阳味道”深入人心。制定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优惠措施18条”,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率先组建县级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实施预制菜品牌建设及推广工程,建立八大管理体系,打造中国“云厨房”、世界“菜篮子”—“莱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加强与央视主流媒体合作,形成强有力的宣传矩阵,2022年,央视新闻联播以4分35秒超长时长对莱阳预制菜引领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进行深度报道。今年与央视合作的《家乡的年味》《回家吃饭》《谁知盘中餐》《山水间的家》等系列宣传特辑陆续开播。
三、推动行业三产融合、以业促兴,乡村振兴“莱阳路径”和共同富裕“莱阳经验”脱颖而出。一方面,坚持以工带农,发展规模生产“大农业”,完善“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式”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智慧化养殖基地,带动规模流转土地29.9万亩,年可供应优质蔬菜53.5万吨、果品51.3万吨、肉类22.2万吨,75%的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10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年“家门口”就业增收8亿多元。另一方面,坚持以工哺农,创新利益联结“新机制”。产前,以企业自主垫资、为农户担保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不足问题;产中,企业统一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农户科学种养;产后,实行“保底收购”“股份合作、利益分红”等机制,最大程度保障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