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时政专题>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2023年第6期

浏览量:

字号:



   


2023年第6

(总第412)

 

中共莱阳市委宣传部主办                2023420 

 

 

 

 

【中心组学习】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研讨

【学习参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摘编

 

 

 

 

 

【中心组学习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研讨

 

418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研讨,市委书记卢春玲主持并讲话,会上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意识形态相关文件,中心组成员进行了交流研讨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开展好调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部署要求,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聚焦制约全市发展的堵点痛点和群众所想所急所盼,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不走形式、不搞过场,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解决矛盾,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会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领导干部要切实扛牢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加强对分管领域、联系镇街意识形态工作的统筹指导,定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

 

 

【学习参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摘编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习近平201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习近平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党委(党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查明情况,摸清底数,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的不同情况,找准各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适合各自特点的办法措施,不搞一刀切。要统筹安排每个批次、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进度,使整个活动衔接紧凑、推进有序。(习近平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党要管党,首先是党委要管、党委书记要管。党委书记要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注重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加强调查研究,努力破解工作难题。各级党的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分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管党治党任务落到实处。(习近平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2013年7月2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抓调研,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调研,注重发挥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调研咨询作用。(习近平2014年1月22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不能违背规律一哄而上。如果不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只想着出台新政策新举措,甚至比着看谁出的改革措施多,而不看是否符合实际,这不仅难有成效,而且是有害的。(习近平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第二次到地方调研,就到了河北阜平县,后来又去了不少贫困地区。我到这些地方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习近平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习近平2014年3月17日至18日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努力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

(习近平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习近平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习近平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不同的县有着不同的资源和禀赋,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我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我在正定时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情况搞清楚了,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重要决策方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习近平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习近平2015年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实践反复证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习近平2015年6月12日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展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要常态化、制度化,成为每个干部的习惯和自觉,大部分工作时间要到工人、青年、妇女中去。下去了,不要走马观花,不要蜻蜓点水,不要前呼后拥,而是要深入基层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推动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2015年7月6日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习近平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和扶贫联系点情况深入调研,改进本部门扶贫工作。(习近平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实行蹲点调研制度,组织党校教研人员到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实际,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近平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做好工作方案,一是情况要摸清,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目的要明确,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三是任务要具体,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四是责任要落实,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五是措施要有力,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让地方和相关部门知道怎么干。(习近平2016年1月2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对每个发展理念,也要抓住重点,以抓重点推动每个理念在实践中取得突破。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习近平2016年1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工作方面的短板是什么,以扎实的思路、举措尽快把短板补齐,避免各种各样的短板牵扯我们的工作、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习近平2016年1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出台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政策实施后要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配合执行好政策。(习近平2016年5月23日至25日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我们的工作和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习近平2016年11月29日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现在,经济形势变化很快,我们不熟悉、不知道的事情很多,要做好工作,就要深入调研、加强分析、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深入一线,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虚心听取企业家、基层干部、普通群众意见和建议,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习近平2016年12月14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中央委员会的每一位同志都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动起来、深下去,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习近平2017年10月25日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2017年12月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要完成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把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要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特别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结论、做判断。(习近平2017年12月15日在中央宣传部呈报的《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的批示,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

 

必须做到作风过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习近平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就强调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去年12月15日,我就中宣部做的《寻乌扶贫调研报告》又专门作了批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迫切需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而是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习近平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习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功,也是参政议政的基本功。做决策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对情况的准确把握。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处于深刻复杂变化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涌现,需要我们不断加以认识、加以总结。希望大家围绕当前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比如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理等问题。(习近平2019年1月28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习近平201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化文艺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把好脉,中国身体怎么样,如果有病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对这心里要透亮透亮的。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习近平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

 

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习近平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列宁强调:“如果党的劝告同人民自身的生活经验所教给他们的东西不相一致的话,千百万人是决不会听从这种劝告的。”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习近平2019年7月9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抓组织领导到位,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发挥表率作用。要同党中央安排部署对表对标,同时要结合实际,丰富方式方法。(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

 

在主题教育中要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通起来,努力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坚持问题导向,亲自带队赴贫困地区,聚焦坚持目标标准、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实效等开展民主监督,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国家发展尽力。(习近平2019年7月29日在主持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力度大、创新性强,要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和行为障碍,善于谋新策、出新招、走新路。要深入研究论证,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把情况查明、把症结找准、把对策定实,确保改革改到点子上、改出高质量。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新创造,要及时总结提炼,在政策制度层面固化下来。(习近平2019年7月30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人民政协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习近平2019年9月20日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准确把握政协履职方式方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增强履职本领。(习近平2019年9月20日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7年来,我十几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亲眼看到了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7年来,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7年来,我多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收到了各族群众许多来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习近平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今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深入10余个省(区、市)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志们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工作,各民主党派中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深入深度贫困地区,从政策落实、资金使用、扶贫成效、群众认可、工作作风等方面开展民主监督。全国工商联鼓励和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投身扶贫行动和公益慈善事业。(习近平2019年12月4日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时的讲话)

 

我们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科学决策。党中央正在组织制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希望各地深入调研,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习近平2020年7月22日至24日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深入调查研究,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巨大压力,为推进改革发展、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力量。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习近平2020年7月28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治理效能,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通过委托地方、运用信息化手段等方式灵活开展调研,努力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特别是面对疫情给脱贫攻坚提出的“加试题”,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同志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掌握第一手资料,听取第一线声音,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2020年7月28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习近平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科学研究论证,反映社会诉求,为制定好“十四五”规划贡献出宝贵智慧。(习近平2020年8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习近平2020年9月17日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调查研究要经常化。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习近平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要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习近平2020年10月29日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党中央制定规划建议,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强调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要根据《建议》制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地方规划,注意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各地区编制本地区规划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不能搞层层加码。要坚持和完善规划有效实施的机制,完善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机制,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习近平2020年10月29日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自觉把工作重点聚焦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就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上下组织联动、运用信息化手段等方式灵活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听取第一线声音,努力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各类调研报告、意见和建议,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习近平2020年12月8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级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习近平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加强科学保护。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要开展系统研究。统筹研究力量,强化研究规划,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2021年6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同志们深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赴上海、浙江嘉兴追寻红色足迹,聚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新发展格局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10余个省区市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部署启动新一轮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监督,助推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工商联和所属商会改革发展。

(习近平2021年7月28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发挥各自特点优势,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前瞻性建议。(习近平2021年7月28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毛泽东同志讲得很有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之后,我明确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并在全党开展了专题教育,其目的也在于此。(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同样,只有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重视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现在,各方面对调查研究是重视的,但还要下更大功夫,关键是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现在通信很发达,通过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毕竟隔了一层,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来得真实鲜活。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我们现在搞的各种试点,成功了再逐步推广,这就是“解剖麻雀”的方法。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是不行的!这就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立体式地进行分析、三思而后行,防止自以为是、一得自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能听到不同声音不是坏事,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进行的思考、作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脱贫是贫困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长期愿望。如果不能做好脱贫工作,我们就对不起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也对不起老一辈革命家。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我就到河北阜平县考察脱贫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且年年去、常常去,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不断推进工作,带着感情去抓,带着践行宗旨的承诺去抓,最终在全党全国共同努力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广大群众高兴了,老一辈革命家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安慰。(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我父亲讲过,“我们党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1943年,延安开始审查干部运动,在当时国民党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大肆进行渗透破坏的情况下,对干部队伍进行认真审查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敌情,特别是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康生推行极左方式、大搞“逼供信”,使审干工作发生了严重偏差,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我父亲当时是绥德地委书记,了解到绥德师范学校出现了不少学生迫于体罚逼供压力“假坦白”的事,感到非常痛心。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慎重提出要把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立场问题区分开来,避免审干工作中的“扩大化”错误,并向党中央和西北局如实反映了有关情况,建议党中央及时制止“逼供信”、纠正“左”倾错误。在当时情况下,这样做是冒着很大政治风险的,而我父亲甘冒这个风险,就是因为他认为对党忠诚就不要说假话。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也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东山县是1950年5月解放的,国民党在败退台湾前从东山疯狂抓壮丁、充兵源,仅有1万多户人家的东山就被抓走了4700多名青壮年,解放时这些壮丁家属被定为“敌伪家属”。时任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的谷文昌则认为,壮丁们是被国民党绑走的,他们的家属是受害人,建议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后来上级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决定对这些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对待、生活困难给予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1953年7月,国民党部队1万多人突袭东山,而我们守岛部队不过千人,兵力悬殊,但东山军民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保卫战胜利。兵灾家属说:“国民党抓走我们的亲人,共产党把我们当成亲人养。哪怕做鬼,我也愿为共产党守岛!”得民心者,靠实事求是。(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在福建工作时,针对福建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为解决产权归属不清等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当时,这项改革是有风险的,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有些地方出现了乱砍滥伐的情况,中央暂停了分山到户工作。20多年过去了,还能不能分山到户,大家都拿不准。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林权改革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这个问题不解决,矛盾总有一天会爆发,还是越早解决越好,况且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乱砍滥伐因素减少了,只要政策制定得好、方法对头,风险是可控的。决心下定后,我们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4个难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形成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林改文件。2008年中央10号文件全面吸收了福建林改经验。(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重要的是深入调查研究,摸准情况、吃透问题、找到办法、总结经验,持续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习近平2021年9月13日至14日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讲话)

 

大家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深入调查研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习近平2021年12月2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习近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希望同志们牢记初心使命,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等方面下功夫,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党建理论最新成果的研究,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继续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对党的建设研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2年1月21日电)

 

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高政党协商实效。(习近平2022年1月29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大家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多献务实之策、多谋长远之计。(习近平2022年7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是中共二十大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起草出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适应党和国家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大会报告,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听取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建议,既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外人士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建言献策的有效方式。(习近平2022年8月31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就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等工作,以直通车方式提出意见建议53件,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习近平2022年12月2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时的讲话)

 

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效扩大内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微观经营主体活力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建议。(习近平2022年12月2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时的讲话)

 

各级党政干部要把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作为基本功,不能脱离实际,想当然、拍脑袋;要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两难甚至多难问题,不能“按下葫芦起了瓢”。(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习近平2022年12月26日至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要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习近平2023年1月16日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的基础。党校教研人员要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常到基层,勤接地气,真切感知前沿性创造实践、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为分析解决问题获取客观全面、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努力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习近平202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2023年3月30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习近平2023年4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发: 各镇街、开发区、丁字湾度假区,市直各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省烟驻莱各单位。

责任编校:王伊凡 李春慧                             签发:王忠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