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固定栏目 > 政策文件库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索引号: 11370682004276012B/2023-06773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体育、妇女儿童,体育
成文日期: 2023-04-25 发布日期: 2023-04-25
发文机关: 莱阳市政府办公室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教育和体育事业 体裁分类: 通知

关于印发《莱阳市“十四五”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    

字号:

莱政办发〔2023〕3号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丁字湾度假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莱阳市“十四五”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莱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莱阳市“十四五”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市教育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烟台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莱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莱阳教育和体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快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建成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具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莱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坚实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保障相关体制机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扩大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供给。

3.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突出思想引领,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学生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持续发展。

4.坚持深化改革。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5.坚持依法治教。深化依法治教、依章治校,倡导科学管理、民主治理,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

(三)工作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和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2024年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跃居烟台市第一方阵,打造省内有影响力的梨乡教育品牌。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课程教材建设全过程,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增强中小学德育针对性实效性,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

(二)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与业务指导。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支持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三)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加强干部教师队伍的培训,不断提升全市干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加快骨干教师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大力实施关爱行动,关爱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大评先树优力度,逐步提高班主任教师待遇,切实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和导向明确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优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加强教育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建立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级各类专款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户核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度,在投放及使用方面,向薄弱学校、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倾斜,着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本着带动城区经济发展、最大化利用现有校舍资源、节约财政资金的原则,对我市教育布局进行调整,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6所以上,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五)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紧紧围绕我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大力推进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和精细管理,促进教学方式、教育管理和家校共育模式变革,构建形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促进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力、全员教师信息化教学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让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六)不断提高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按照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标准建设新的莱阳市竞技体育学校,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完善竞技项目设置,力争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推进莱阳市社会体育馆建设,实现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城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莱阳市全民健身运动会,打造环蚬河健步走、广场舞、螳螂拳三大品牌活动。积极承办高水平比赛,确保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达到50%以上。利用螳螂拳发源地的优势,打造武术产业。扎实做好体育彩票销售工作,推动销售额持续增长。

(七)深化教育和体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职业教育转型,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重点围绕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扩大贯通培养规模等,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打开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空间,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和影响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加强经费统筹,建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要求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和经费增长机制,重点支持设施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技能大赛、课程开发、信息化建设等,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水平。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全面落实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的法定职责。强化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强化安全培训、宣传教育,督促学校、幼儿园做好饮食安全、防溺水、防欺凌、扫黑除恶和校车安全运营等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及安全素养。利用智慧云平台、物联网、消防大数据等手段,全面提升学校、幼儿园智慧消防、科技消防水平,确保全市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做好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健全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一个不漏”、接受义务教育“一个不少”。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优良教育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

三、工作保障

(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深刻把握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形势要求,深入推进学校党建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大中小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开展经常性风险隐患排查,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安全稳固。

(二)不断健全投入机制。优先落实教育投入,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落实好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的比例。提高职业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水平,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深化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和教育教学管理相适应的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

(三)积极统筹推进落实。构建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其实施体系,强化教育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协同实施,推动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监测制度,将教育规划重点任务推进情况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监督。

(四)持续维护安全稳定。健全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贯彻落实好《学校安全工作大纲》,不断健全“风险、责任、整改”为一体的全链条、全闭环学校防控体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防基础建设达标要求。推进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和使用。强化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确保消防安全、校舍安全、校车安全、食品安全,狠抓预防溺水教育,完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治理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全面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做好教育系统稳定工作。

(五)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广泛凝聚共识,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社会公众,多形式多途径参与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教育政务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汇聚教育发展正能量。加强对社情舆情的分析研判处置,将社情民意及时反映到教育决策管理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