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时政专题>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2018年第22期

浏览量:

字号:

 

【人民要论】

 

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黄祖辉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单纯搞好乡村环境,而是要在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建设和谐宜居美丽乡村;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乡村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这就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浙江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他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也提供了不少生动例证。

  实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变革

  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要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变革入手,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融合发展之路。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坚守生态环境底线,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发展,又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当前,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全国各地探索形成了多种“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复合型生态经济。比如,生态经济+城乡生活场景——以四川省成都市的田园城市、公园城市建设为主要代表,彰显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让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交相辉映。又如,生态经济+乡村旅游经济——以浙江省湖州市等地乡村的山水民宿为典型,形成较好的品牌和集群效应。再如,生态经济+健康养生产业——以福建省建设颐养福地为主要代表,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呈现出生态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区位交通和客源等叠加优势。

  走融合发展之路。融合发展要求突破传统产业边界、区域空间边界和要素功能边界。就农业产业而言,应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多功能发展。就区域空间而言,应实现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和区域融合、城乡融合。就要素功能而言,应追求生产要素、生态要素、文化要素相互融合。实践证明,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特征,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基本路径。比如,江西省全南县大力发展芳香产业,建立赣江源多功能生态经济示范园,带动1.3万农户从事育苗生产、花木种植、精油深加工等,生产的精油等产品远销东南亚,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又如,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和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仅一条山塘河之隔,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文脉相似,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高度关联。近几年,两地进行跨区域“联姻”,突破行政区域藩篱,实现公共设施共享,通过协同规划和市场运作,产业发展从“竞争”转向“竞合”,着力打造跨区域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乡村群与乡村振兴共同体。

  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和驱动作用

  整体来看,美丽乡村建设应由政府主导,但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行为激励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

  乡村产业兴旺与经济振兴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发挥引导作用,重点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投入引导、示范引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即使是一些具有公共性的项目建设与持续供给问题,也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为例,许多乡村之所以能实现可持续的村容整洁和生态宜居,除了政府重视、增加投入、强化考核和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也离不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将村容整洁、生态宜居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持续推进的动力。

  实践中,一些乡村环境整治,如垃圾集中处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等建设项目,往往存在村民投入积极性不高、村集体缺乏经济实力、政府长期投入有限等问题,因而一些地方村容整洁和生态宜居建设可持续性较差。浙江省的经验表明,在政府重视与投入的同时,还应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乡村社区环境这种“公共品”转化为可交易的“市场品”。具体思路和做法是:乡村的村容整洁和生态宜居不仅要为本地村民所享用,而且要让城市居民来享用。城市居民享用美丽乡村资源,实际上是来乡村休闲、养生和旅游,是付费的市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环境效益就会产生经济效益,当地的村民就可以转变为第三产业从业者,进而产生改善与维护乡村环境的内在激励和动力,实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

  发挥体制机制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要以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产权制度、治理体系为重点,发挥体制机制对治理环境、发展经济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在这方面,目前一些地方已形成不少有益经验和做法。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北京市出台《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生态涵养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确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福建省强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出台8个配套管理办法和13个指导文件,统一制度、统一规则、统一市场、统一平台,避免“政策孤岛”,形成成体系、全覆盖、多层次、常更新的排污权政策体系,营造公开透明的排污权交易环境。安徽省推出《安徽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在全省范围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

  创新产权制度。山东省东平县推进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有效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和农民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解决困扰农村集体多年的“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管理无序和闲置问题。全县对清理出的“四荒”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与相关市场主体合作开发苗木种植等经营项目,形成农村集体“边角经济”增收模式。为破解各类扶持资金分散使用效益低、平均到户发力弱的困局,该县整合政策性扶持资金,形成经营性资产,将资产量化到人、确权到户,并依靠市场经营壮大体量,形成资产收益共享新局面。浙江省德清县着眼“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全面推进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权确权颁证,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县76%的土地高效流转,带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同时,推出17类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金融产品,共计发放贷款7.75亿元,实现“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的良性发展。

  创新治理体系。江西省横峰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乡贤作用和乡村优良民俗功能,在村庄普遍建立互助会、理事会和促进会,将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紧密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乡村特色休闲旅游业等的发展。这些体制机制的探索和创新,对于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发挥了重要引领和保障作用。

摘自2018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作者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思想纵横

 

为了人民是贯穿改革开放的清晰主线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考察调研的第一站是广东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他又来到这里,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回顾40年改革开放壮阔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为了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改革开放的初心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财富竞相涌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它彰显“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的具体化、目标化、实践化,标注着改革开放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到哪里去,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贯穿于改革开放的丰富多彩实践,为了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40年前,人心思稳、人心思进、人心思富,我们党果断顺应人民群众要求,许下改革开放初心,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迈上改革开放伟大征程。40年来,我们党高擎改革开放大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改革开放深深扎根于人民沃土,并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丰富营养和无穷力量。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同志为全面深化改革定下了有温度的基调。推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雄安新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举措,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等改革举措,推开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等改革探索……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一茬接着一茬、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改革开放不断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持续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使我国取得史诗般的进步,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事实雄辩地证明:为了人民是贯穿改革开放的清晰主线。

历史昭示未来,初心照亮征程,人民决定成败。当前,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各种利益诉求相互碰撞,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绝不亚于40年前。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越要坚守为了人民这条主线不动摇、不偏移。改革开放是在人民要求与党的主张相统一基础上的伟大社会革命,需要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只要坚定不移将为了人民这条主线贯穿于改革开放之中,就能始终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就能坚定勇毅地披荆斩棘、闯关夺隘,推动改革开放在更深更广领域不断开拓,使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成为“决胜一招”。

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无论改革开放的领域拓展到哪里,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开放成效的标尺,紧紧依靠人民,虚心听取人民心声诉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就能更深入、更广泛地扎根人民,就能获得人民更坚定的支持、更广泛的参与,从人民中汲取更多智慧、更大力量,从而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通途。

摘自2018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好干部是严管厚爱出来的

 

好干部的“金刚不坏之身”不是天生的,而是严管厚爱出来的,既需要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和约束,也需要组织加强管束和关爱。培养一名好干部,好比培育一棵树苗,一开始就要植好根、扶正身,成长过程中还要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切实把好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

严管厚爱干部,首先要引导他们坚定信仰,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一个人信仰坚定,就有了精神支柱和行为准绳。共产主义信仰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对人类进步事业的不懈追求,让人有梦想、有担当,能够激发出想为人民做事、能为人民做事的激情和斗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需要每一名干部管好“总开关”、拧紧思想“螺丝帽”,始终坚定信仰,自觉肩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神圣使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途上披荆斩棘、做出实绩。严管厚爱干部,就要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他们鼓足干劲、不懈拼搏,根除一切躲事怕事、不愿干事的慵懒懈怠情绪,用奋斗的人生成就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厚爱。

事业最要紧,人民最伟大。我们党的事业,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严管厚爱干部,就是要让他们以事业为重,将自己真正放到事业中去。只有牢固树立唯物史观,深刻认识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找准干事创业的立足点和发力点,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忘我工作、实干奉献,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获得认可。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说,严管厚爱干部,就要为他们多搭台子、广铺路子、善压担子,协调配套政策、打通上升通道,让每一名干部点燃干事热情、焕发创业激情,将个人事业发展同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在对党忠诚、为国效力中实现个人理想。

严管厚爱干部,离不开制度和作风保障。形成和保持优良作风,干部就能增强抵御消极腐败的免疫力,保持清正廉洁的定力。这也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党教育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如果作风上出问题,消极腐败的“病菌”就容易滋生,党组织多年培养、干部个人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毁于一旦。经验表明,有的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始于作风上疏漏跑偏,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等诱惑迷失了方向、当了软骨头。这也说明,严管厚爱干部关键是要用制度管作风、靠监督正德行,不断夯实制度根基,上紧制度规矩的“发条”,从而营造出扶正祛邪、风清气正的氛围。这样,才能使广大干部时刻牢记制度红线不可逾越、法规底线不能触碰,在做人、处事、用权、交友中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当然,严管厚爱干部绝非用各种条条框框束缚干部,使其不敢放开手脚做事,而是要掌握好时、度、效,让干部工作一池活水、春意盎然。这就需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制度机制,把握好时间节点、力度火候、效应结果,管好关键时、关键处、关键事,大胆破除束缚干部发展的陈旧观念和落后机制,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业之中。

摘自2018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海右今语】

 

用行动诠释“两个维护”

鲁义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政治经验。旗帜鲜明讲政治,首要任务就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两个维护”不能体现在嘴上喊得响、说起来一套套的,而要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时时处处事事,用实际成效来检验。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就是对“两个维护”最好的践行。

只在嘴上空喊,那是“假忠诚”;只靠表态落实,那是“假维护”。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来一次全面检视,看一看在“两个维护”上有没有空喊口号、形式主义,或者说得多、做得少、口号响、效果差的问题;有没有大而化之、浮在表面、敷衍了事,让党中央部署要求“空转”“悬空”的现象;有没有只传达不研究、只学习不落实、只表态不行动的情况,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一些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花招”,搞一些数字上的“假政绩”?凡此种种,都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表现,是“两个维护”不坚定不坚决的表现。全省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对标对表,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自觉、坚定,绝不能在“两个维护”上犯迷糊、打折扣、搞变通。

思想上自觉,行动上才能坚定。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准思想理论的“定盘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理论上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要襟怀坦白,表里如一,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做到彻底的、无条件的、不含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要始终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严防“七个有之”,坚决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真正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增强政治定力、对党绝对忠诚上。

落实“两个维护”,关键看行动、看成效,看是否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发展思路、任务举措、担当作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集中时间,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对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对照检查,真正把进展情况实打实地掌握起来,把存在问题和原因深入细致地排查分析出来,把科学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出来,逐条逐项抓好整改,确保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靠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摘自2018年11月19日《大众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